8月2日上午9点,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第一次论证会在A3-111举行。会议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姜振昌教授、杨树增教授、孟兆臣教授、孟天运教授到场参加论证,赵东栓教授、李效珍教授、吴波教授在线参加论证。人文学院黄岩院长、李磊院长、韩英院长出席论证会,中国语言与文化教研室主任王晓晗、汉语言文学教研室杨梦雪博士列席论证会。论证会由汉语言文学教研室主任刘文伟主持。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讨论,在线上线下专家和在场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初步确定了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第一次论证会圆满结束。在整理调整后,新一轮的论证会会就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做进一步论证。
会议由李磊院长开场。李院长指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是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后的重点工作,也是对我们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执行原有人才培养方案一轮以后的一次自查和自我完善,本次人培修订工作以我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和我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为背景,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关于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为依据,力争确立符合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构建符合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
方案修订论证随即由刘文伟主任主持开展。在对比分析了此次人培修改的要求与现行2019版人培后,线上线下的与会专家们针对需要修订的部分展开了激烈的论证。专家们首先就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否有必要开设数学物理通识课程展开了讨论,专家们认为如果必须开设,建议开设能让学生了解自然科学前沿的导引类课程。论证的核心部分集中在专业教育课程的课程设置部分。专家们根据学校指导意见的要求,针对本专业特点,围绕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如何区分,专业必修课程学分如何均衡,专业方向课该如何根据学生未来发展方向设置,学社制课程与专业理论课程是否能够结合论证学分等问题,纷纷提出自己的宝贵意见。专家们普遍认为我们应该根据本专业培养特性,保障本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的充分性,在此基础上通过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最大程度实现学生自主化和个性化发展,实践课程体系应与理论课程更好地契合,要为了增强学生的实际从业能力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