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探究研讨会 为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挖掘教学潜力,促进其教育理念与方法的完善与更新,人文学院于2021年9月20日上午在A2-305教室召开“中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探究”研讨会。 会议伊始,李磊主任首先向各位老师们介绍了本次会议的主题及目的,分别从性质、目的、内容、方式、实践单位、时间安排、实践报告的要求、实践成绩的考核标准八个方面系统的阐述了“中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课程的开设构想,力求能在疫情时代满足学生们的实践需求,提高其实际的教育教学能力。 樊荣教授分享了自身培养学生实践教学工作的宝贵经验:首先学校老师将方法论教授给学生。然后学生要花大量时间在熟悉中小学教材及备课、修改教案上。教案修改成熟后,再利用微课教室,每个学生进行20分钟左右的模拟讲课,教师再给予指导。樊教授还建议,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教学技能大赛,一方面提高其教学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在比赛中切实提高技能。 杨树增教授关于需实习的学生数量较多的问题给予了广州大学的经验分享:可以进行学生互相模拟上课,互相修改教案、共同磨课的方式进行。杨教授还提出,我们首先要明确是要培养师范生还是其师范能力,这点与樊荣教授提出的“我们要培养的是教学技能还是教师技能”的问题有异曲同工之处,给了我们大方向指引。杨教授表示,对于教案的撰写,是重中之重。其次是要培养其对课堂时间的把控能力,以及学生的语言能力,板书的水平等都是需要重视的环节。最后杨教授还建议,可以利用本校资源,在恒星中专部开设国学课程,讲授诗词、文言等教学实践。 孔祥丽书记关于研讨中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给予了阐释:本门课程的性质要明确,中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探究,关于中小学语文,学院可以利用相关经费购买中小学教材等,力求每个小组都有1-2份;关于教学方式的探究,即教学手段、课程思政等各部分的融合。孔书记指出,外出实践是必要的,是否可以选取部分优秀学生进入部分学校观摩学习。 汤伟博士也指出,本课程是关于教学方式的探究,“方式”是重点,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创新教学方式,推陈出新。 通过此次会议,明确了“中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探究”课程的框架和实施方法,使我院学生在通过综合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学习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技能、方法与理念。同时,通过这门课程可以深入语文教育前沿,关注中小学语文教育实践中的现实问题,提升未来教师的教育实践水平,使我校学子就业时更具竞争力。
会议由语言学教研室主任李磊博士主持,参加本次会议的有人文学院院长潘澈教授、刘振勇副院长、书记孔祥丽教授、满德全副院长、院长助理汤伟博士、特邀特聘教授杨树增、孟兆臣教授、樊荣教授及语言学教研室全体教师。
刘振勇副院长对此课程架构提出几点意见:关于外出实践的时间方面,中小学对实习老师的需求一般是完整的一学期,我们的学生只在学校实习数周的设想不合适;关于外出实践的人员数量方面,我院每年需要实践的学生数量远远超出青岛市内各学校对老师的需求数量。本课程既是学生的实践课程,也可以是我院教师的科研课题,可深入探究。



最后,人文学院院长潘澈教授作总结讲话,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是主要目的。课程的环节应该是教师教理论,学生分组,互相听课、议课、评课,部分学生外出实践学习,回校传授经验。潘院长还提出,学生实践课程的导师可以有两个或多个,这样可以全方位的培养其教学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