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家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和“五优”人才培养计划,教育引导2023级全体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帮助新生坚定理想信念,了解学校及专业,明确学习目标,合理规划大学生活,人文学院于2023年9月11日-9月15日在国培中心开展了2023级新生入学教育,2023级辅导员及新生参加。本次入学教育邀请了多位专业教授及各领域行业专家,内容涵盖院情院情介绍、专业介绍、学科成长、行业发展、学业与就业指导等系列专题讲座。 院情介绍 黄岩院长从学校发展历程、学院组织架构、专业设置、科研优势、学生发展等方面向新生进行了全面的校情院情介绍,深化学生对学校、学院的认识,揭开同学们在人文学院的学习序章。 专业介绍 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带头人孟兆臣教授、社会工作专业带头人孟天运教授、中国语言与文化专业带头人李磊院长就学院各专业情况分别开展了专业介绍讲座,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内容,掌握专业特色及发展优势,为同学们答疑解惑。 学科成长 青岛大学教授、人文学院特聘专家姜振昌教授以中国语言与文学学科应用型人才成长路径为主题,从培养兴趣、掌握技巧、重视实践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新生入学应如何进行专业学习,姜教授还提出,本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最好的方法是多看、多练,提升写作能力。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工作系葛忠明教授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成长路径为主题,从社会工作理念、专业发展等方面让同学们认识到助人和助己即认识自我,与自我和解,热爱生命。 行业发展 人文学院特聘专家吴波教授为新生开展本学科行业发展趋势与就业现状讲座,吴教授通过讲述个人求学、工作经历引发新生共鸣,同学们纷纷发言与教授交流就业方向。 校党委副书记、文教集团执行总裁王立庭书记为新生开展学校产教融合企业发展历程及业务岗位体系讲座,从集团简介、企业组织架构、对应专业三个方面对人文学院产教融合企业文教集团进行了系统介绍。 讲座结束后,2023级新生进入恒星史馆、家文化馆参观。 学业与就业指导 中享思途教育集团运营总监、青岛市生涯教育联盟特聘专家董长春教授以“恒心向学,星光满院”为主题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讲座通过分析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激发学习动力及职业生涯规划的应用,为同学们提供职业素质提升路径,理清生涯发展思路。 人文学院院长、中国语言与文化专业带头人李磊教授以“五优”人才培养体系与大学生学业规划为主题开展学业规划讲座,从五优人才体系、大学四年学业规划两个方面为同学们详细剖析了如何通过合理的学业规划,成长为身心健康的语言文字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新生感悟 来恒星已半月有余。 今日听吴波教授的讲座,我感慨颇多。教授留着鲁迅先生同款的八字胡须,坐在台上侃侃而谈。他讲求学经历,讲工作故事,讲他诙谐又跌宕的人生,他像一位执剑随行的侠客,在江湖洋洋洒洒挥毫泼墨。 我听着他讲自己在大学如何如何苦闷,逃课打架样样不缺,他不是普世意义上的“好学生”,可只今日这一观,他的人格魅力便深深吸引了我。 我懂这其中的缘由,吴教授并未被世俗的框架所束缚,他在自由里安静的读书,从未停歇的读书自然让他泯然于众人矣。 他说,中文系的学生必须与别人不同。听他对中外名家的事迹信手拈来,无论是绘画还是音乐乃至于哲学,吴教授都能侃侃而谈。我自觉自身实在是浅薄,入学这些时日的庸碌已然浪费许多时间。 时至今日,我才终于明白入学教育对我们新生学子的意义。初入校园,迷茫不安自是无法避免,可通过一周的入学教育,相信同学们都能明白未来四年应如何度过。 李雪莹 2023中国语言与文化 大一第一节课有幸见到了人文学院的孟天运教授,虽然我们是初次见面,但是听他讲课,就像一位知心朋友在和我分享人生经历,教我如何更好的做一个合格的成年人。其中,孟教授讲到了大一新生的三大转变,我感受颇多,下面浅跟大家分享,我们一起共勉。 第一个转变,要从一名中学生转变成一名大学生。中学时期我们拼命学习,在千军万马中过独木桥,为高考拼命卖力,为人生第一步打好基础。当我们成为一名大学生的时候,我们面对的是更广阔的的新天地,在大学你可以自由发挥你的特长,爱你所爱,向往远方,有更多的机会去释放天性,不要把自己关在笼子里,多去尝试新鲜事物,大学生要有大学生的样子。 第二个转变,心理与学习方法的转变。孟教授分别从自主,选择,构建,研究,批判,博览这六个方面举例阐释,事例具有代表性、哲理性、通俗性、警示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思考能力。其中孟教授讲到了个人习惯方面,分享了一个女生人前光鲜亮丽,但是租住的房屋乌烟瘴气堆满垃圾,最终饿死在租住的房屋里的事件。这个女生不与周边的人社交,连个电话都不留给房主。故事告诉我们,人不要过于独处,过于封闭,多给他人留下点生命的痕迹,以及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其次,孟教授委婉的指出了中国素质教育方面潜在的问题,这个社会缺乏批判性,家庭教育缺乏批判性。很多家长会厌烦孩子的一连串问题,没有耐心回答,这样孩子从小就会缺乏批判性,一个孩子的家庭是这样,那无数个呢?整个社会又怎样发展进步?孟教授又与我们分享了典型的阿基米德与伽利略的铁球论,地圆说论,感叹当今社会的量子力学的突破,分享量子纠缠的奥秘。其实,无论再伟大的科学家,都会有谬误。以及面对当前热议的日本核废水排放问题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不要被网上的媒体遮住我们寻找真相的视线。无论是青年还是各种人群,我们都要学会突破权威,善于实践。孟教授指出,邓小平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正确的,鲁迅对社会的批判是正确的,凡事阻碍社会进步的因素要全部把它踏平! 最后一个转变,从少年到成年人的转变。这个阶段,我们要学会有担当,我们是这个社会的主流,我们要学会角色扮演,我们要学会爱人,希望我们做一个有爱的人。是的我们已经成年了,父母陪我们长大了,现在及未来我们要陪伴他们变老,我们会渐渐成为一个家庭的核心主力,在做家庭规划的时候我们的某个思想或者行为可能会影响家庭的未来,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要慎终如始,责任在肩,要有“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的能力,要三思而后行。另外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有自我心态的认知,有的人会因为贫穷,养不起自己养不起家人崩溃自杀,所谓祸福祸福,要学会衡量,试着自我调整,努力走出人生低谷,也许我们会在某段时间觉得自己人生无望,无法与他人比较,但这都是暂时的,不要一昧的否定自己,抬起头向上看,天空仍是骄阳伴我,身边仍是清风相随。 听完孟教授的课,我感觉自己的价值观又上了一个高度,与其说是一节课,我认为这是我的人生导师在教我如何踏实走好人生,如何摆脱中学时代思想的青涩,步入人生的下一个阶段。 好了,今天的经历分享到这里,希望我们一起成长! 孟春蓉 2023社会工作 什么???教授这样颠覆我的认知!! 在刚刚步入恒星学院的萌新眼中,教授是一群什么样的存在? 在未真正进入高校的我看来,教授是不苟言笑、郑重其辞甚至会让同学们感到不太容易亲近的形象。 在人文学院的入学教育讲座中,孟兆臣教授和吴波教授用他们的人格魅力打破了我们对他们这一群体的刻板形象。他们为什么如此受欢迎呢? 或许是因为他们别具特色又极易“出圈”的东北“大碴子”口音,幽默风趣,“燃炸”全场,有一种扑面而来的亲切感。 或许是因为他们对待学生的真心实意。两位教授在讲课过程中都没有使用PPT ,而是从个人经历入手,为同学们注入向上的力量。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孟兆臣教授为我们带来的专业介绍讲座。孟教授并不坐在台上,而是走到观众席,与同学们进行亲切互动。和蔼可亲的孟教授迅速与同学们“打成一片”,大家就特定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同时,孟教授也为我们今后的学习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比如:要做到“眼中有课本,目中无教材。”对于名家经典,不仅要读原著,还要读经典的论断。并且要多背经典段落。 同孟教授一样,为我们大一的萌新上课的老师们发挥自身长处,帮助我们拨开眼前的迷雾,使我们看到彼岸的光亮! 我相信在这类兢兢业业的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定能收获长足的进步!! 袁思越 2023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