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节气介绍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时间在农历每年七月初一前后(公历8月7-9日之间)。"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 立秋节气习俗 啃秋 经过了夏天,人们都瘦了一圈,所以立秋之后要贴秋膘,把夏天减去的肉都补回来,这样才能有十分强壮的身体抵御越来越冷的秋天。所谓的贴秋膘其实就是吃各种肉,比如红烧肉,炖猪蹄,炖鸡汤,酱大骨头等等,多吃这些肉类就是贴秋膘了。因此到了立秋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各种大鱼大肉吃起来,既是庆祝立秋,又是增加营养。 秋食其实就是面食,在南方把馄饨作为立秋时候吃的秋食,而在北方则是以饺子为代表。所以到了立秋的时候,吃饺子或者吃馄饨就成为了吃秋食,吃着秋食迎接立秋的到来。 立秋节气饮食推荐 立秋后,多喝豆浆,可滋阴润燥。苹果等酸味水果在立秋后要多吃。立秋后,在饮食上要“增酸”,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过盛肺气之侵入。下列食品可供选择:

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在立秋有“啃秋”的饮食习俗,所谓的啃秋其实就是吃西瓜。西瓜是夏天的时候非常受欢迎的一种水果,但是到了秋天西瓜就并不再受宠了。因为西瓜是属于凉性的,而立秋过后气温开始下降,这时候再吃西瓜的话容易寒气入体,引起胃肠道的不适。因此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也是最后一次吃西瓜,过了立秋,西瓜就要被拒之门外了。因此在这天把吃西瓜称为“啃秋”,其实也就是和夏天说再见,招手迎接秋天的到来。
贴秋膘
吃秋食
1、苹果:中医认为,苹果具有生津、润肺、除烦、开胃、醒酒等功用,对消化不良、气壅不通者,可榨汁服之。现代医学认为,苹果还能预防和消除疲劳,苹果中的钾能与体内过剩的钠结合,并使之排出体外。食入过量盐分时,可吃苹果来帮助排除,所以吃苹果或饮苹果汁对高血压患者有益。
2、葡萄:性味甘、酸,鲜食酸甜适口,生津止渴,开胃消食,但脾胃虚弱者不宜多食,食多令人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