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学院特色
      • 每日一字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现任领导
  • 学院动态
    • 学生活动
    • 教师活动
  • 专业设置
    • 汉语言文学
    • 社会工作
    • 中国语言与文化
  • 师资力量
    • 教授团队
    • 青年骨干教师
    • 辅导员队伍
  • 党团工作
    • 党建工作
      • 党员发展
      • 党团活动
    • 团学工作
      • 活动风采
  • 教学科研
    • 教师发展
    • 科研工作
  • 招生就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首页 >学院特色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十四节气 | 惊蛰

  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斗指甲,太阳到达黄经345°,于公历3月5-6日交节。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

  气象变化

  一般每年在3月5日或6日,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按照一般气候规律,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雨水渐多,从惊蛰节气开始,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春耕时节。

  中国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沿江江南地区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

  传统习俗

  吃梨

  惊蛰有吃梨的习俗。惊蛰节气,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就让人感到口干舌燥,身体不舒服。因此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风俗习惯。

  打小人

  香港、澳门一向有“打小人”的习俗。传说中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犯之则在年内遭邪恶小人兴风作浪,阻挠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

  祭白虎化解是非

  在广东一带民间有在惊蛰“祭白虎化解是非”的说法,据称白虎为口舌之神,每年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伤人,所谓“祭白虎”,便是祭拜用绘制黄色黑斑纹的纸老虎。

  惊蛰

  物候现象

  桃始华

  “桃始华”是指桃花是月始开,山野尽是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仓更鸣

  “仓更”之名源自其鸟感春阳清新之气而初出,处处可见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鹰化为鸠

  “鹰化为鸠”是指鹰变化为鸠,鹰指鸷鸟,鸠指布谷,因感春时气候而变化。

  惊蛰

  起居养生 


     生活起居

  惊蛰时期总的来说是明显变暖,所以饮食应清温平淡,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春笋、菠菜、芹菜、鸡蛋、牛奶等,增强体质以抵御病菌的侵袭。

  这一时期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说法。

  养生保健

  春季养肝是多方面的,首先要重视精神调养,应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恬静、愉悦的心态,以保持肝的健康。

  饮食上,宜适当吃些葱、香菜等,这类食物温而发散,与春季气候相适应,对人体有益,而生冷之物则应当少食,以免伤害脾胃。

  

  

  • 上一篇: 二十四节气丨春分
  • 下一篇: 雨水 | 雨过天晴万物暖,春风化雨满山川
版权所有:青岛恒星科技学院人文学院
备案号:鲁ICP备09059641号-17
鲁公网安备 37021302000023 号